深衣经流年,服饰传雅韵。11月25日下午,新捕京3522com工会、数学科学学院工会特别邀请到那氏传统旗袍第三代非遗传承人、灵犀坊旗袍创始人、旗袍设计师徐冬以“融入生活的中式服装——民国时期服饰文化”为题在理科一号楼1114教室举行主题讲座。信息学院工会主席冯梅萍、副主席王晶云,数学学院工会副主席郑春鹏参加讲座,近50名老师亲临现场,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服饰的时尚魅力。
徐冬老师着一袭优雅旗袍,将民国时期重要服饰载体——旗袍的起源和发展娓娓道来。旗袍起源于满族人的旗装。旗装腰身平直、宽大,下长至足,便于骑乘。满族入关后,满汉服饰文化相互影响,经过长期融合、演变,旗装袖口缩小、腰身缩进、长度缩短,逐渐形成了旗袍的雏形。20世纪初旗袍诞生,之后在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中不断改进,风靡全国,1929年被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20世纪30年代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工人学生、职业女性、明星名媛无不穿着。旗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消沉,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旗袍受到人们的重视,再一次重新崛起,在世人面前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旗袍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显露一个时代的生活美学,更可以从细节的变化,看到时代的缩影。
徐冬老师在讲座中(摄影:张雨晖)
徐冬老师从小师从姥姥叶赫那拉·惠珊学习传统文化和旗袍制作,血液里的旗袍基因使她对旗袍文化的传承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讲座中,徐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已过百岁姥姥的旗袍情:她希望中式服装是一件简单朴实的衣服,是可以每天穿着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也不是妖娆妩媚,更不是哗众取宠。徐老师说,旗袍应该是融入生活的,不只是在老照片里、在舞台上,它是一件至今仍然具有实用性的美丽衣裳。穿着的场合、个人的体态、色彩偏好、面料的选择、盘扣及滚边的选择搭配、制作的工艺等,造就了个人独一无二的服装表现。旗袍与穿着者、制作者是在共同演绎和讲述着属于她们的旗袍故事。在场的老师们无不为之动容。
老师们认真聆听讲座(摄影:张雨晖)
讲座后,10余名老师现场试穿了由徐冬老师灵犀坊团队准备的样式精美、做工精良的旗袍、长衫,亲身体验中式服装的意蕴和美感。徐老师对老师们试穿的服装一一进行讲解,专业摄影师为老师们留下了美好瞬间。
徐冬老师对老师们试穿的旗袍进行讲解(摄影:张雨晖)
参与试穿环节的老师们(摄影:张雨晖)
活动合影(摄影:张雨晖)